内容创作工具

半吊子DeepSeek专利助手折腾浅思

前几天,我那半成品 AI 助手又崩了。用户跑了,钱没赚到,连电费都白搭了。老白作为业余玩家,前段时间投入了较多的精力研究 DeepSeek。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原因一:我要做的事情,别人也在做。我研究 AI,本来是想让他帮我做工作上的小助手。去年我靠 AI 写 PPT、查资料、编商业计划书,爽到飞起。因为有了一些基础,所以在 DeepSeek 面世之后,我开始尝试:用 Dee

零代码,用 Cursor 快速打造个人主页,颜值爆表!

前言你是否也曾想过拥有一个自己的个人主页展示自己的项目、作品、简历或者社交账号,但又因为不会前端、不懂部署而迟迟没有动手我也是!直到我发现了 Cursor —— 一个集成了 AI 编程助手的编辑器,它不仅能写代码,还能帮你不写代码就生成一整个页面,甚至帮你部署上线!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我是如何从 0 开始,用 Cursor 在不到 20 分钟内搞定个人主页的全过程。零代码、零设计、零部署,但

AI重塑浏览器:下一代互联网入口争夺战打响

沉寂数年的浏览器大战可能又要战火重启。近期,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地区法官Leonie Brinkema裁定,Google在广告交易平台和广告服务器(即网站用于出售广告位的工具)这两个市场中违反了反垄断法。美国司法部在法庭文件中主张,Google应为其垄断行为付出严重代价,包括三大核心措施:法院强制出售Chrome浏览器、终止使其搜索引擎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获得默认地位的协议、要求向竞争对手提

MCP实战:将公众号接口做成mcp后,我终于实现了,一句话让AI自己搜索、撰文、配图、排版并发布公众号

扣子空间又有了大动作,我前天还说,扣子空间目前的MCP扩展还太少,而且没有办法自定义,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解决了。现在开始!可以通过扣子工作流平台,直接将工作流,还有扣子开发平台上所有的插件,根据自己需要,集成到自己的扣子空间来调用了刚看到这个消息,我脑海中就浮现了许多想法。我首先想要实现的就是,一句话就能发布公众号。比如:“看一下今天的热点,帮我写一篇公众号,发布到公众号草稿箱”其实,对于一键

开发 Flomo MCP,高效记笔记

 需求分析 在本篇内容,我们计划开发一个 mcp-server-flomo 服务,对接 flomo 浮墨笔记 的 API,实现在任意 MCP 客户端,以对话形式创建笔记的功能。Flomo 是一款专注于碎片化知识记录的轻量级笔记工具,由中国团队开发,主打“无压力记录”和“高效回顾”的理念。它的设计摒弃了传统笔记软件的复杂功能,强调用最简单的方式捕捉灵感、想法和日常思考,适合个人知识管理

为了让大家一键生成更漂亮的可视化网页,我写了个工具!

前段时间很多人用了我那套帮你从文档生成漂亮可视化网页的提示词。后面也有很多朋友基于那个进行了很多创新,但是我发现有个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模型每次生成的结果过于随机了,有时候很好看,有时候虽然好看但是不太符合我的喜好。所以就想能不能让大家用更加可视化的方式探索方案,之后再生成。还真让我搞出来了一套非常优雅的方案,我写了一个样式探索工具。你可以自己在这个网页上自定义各种基础的样式,或者你可以直接点

5分钟搭建一个高精度中英文OCR识别服务

最近接到一个需求:需要从邮件中自动下载某些邮件的附件,而这些附件是经过加密的压缩包,解压码在对应的图片中,所以需要自动识别图片中的解压码,然后去解压文件。经过各种调研,对比了几种OCR,最后选定了EasyOCR,轻量、识别率高、开源免费!1. 简介 EasyOCR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 OCR(光学字符识别)库,支持 80+ 种语言的文字识别。它具有以下特点:使用简单,仅需几行代码即

豆包上的即时AI编程功能,联网搜点数据做做分析看上去够用

因为字节家的“豆包”坚持不上DeepSeek模型,所以好久没有用豆包的WEB版,一般都用DeepSeek官网或者腾讯元宝。字节出的专业AI编程工具,不管是mars插件还是专用IDE Trae,口碑都不错,所以看到Web版的豆包上有“AI编程”功能,发现还是很有特色。点击“AI编程”之后,切到下面的界面:对话框下两个选项,意味着可以针对给定的程序代码进行针对性问答,而且是可以指定Github仓库

别让“一键生成”害了你!用DeepSeek+Napkin 跳出PPT陷阱

“分享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刚好看到某本书的一句话——当工具开始理解“结构之美”,人类的创造力才能真正聚焦于思想本身。AI时代下,其实我们并不缺工具,工具可以提高我们日常工作以及学习生活的效率,但不能完全无脑地依赖。”介绍DeepSeek+Napkin AI的组合来快速做ppt,是用用AI把思想结构化”的能力,将AI从“内容搬运工”进化为“逻辑架构师”,帮助跨越从“知道”到“讲透”的鸿沟。一

别让 AI 沦为浅层工具

越来越多的大模型涌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大多数人对AI的使用,仍然停留在“用完就丢”的工具逻辑目前大模型产品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情感陪伴:把 AI 当作朋友或疗愈师,与它畅谈心事、倾诉烦恼创作写作:AI 写作已成为内容创作者的新宠角色扮演:它可以是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也可是占卜师、理想男友个人IP打造:一键出爆款人设、定位文案...这些场景确实都很有价值,但它们目前都显得碎片化、